新春刚过,下化乡上岭村村民贺建科便开始在自家的地里挖树坑,准备再栽五百棵“大红袍”花椒。他说:“支村委刚刚推出扶持政策,咱的干劲也倍儿增。”
贺建科是下岭组的居民,今年54岁。这几年,他家陆续栽了一千余株花椒树,有的已经挂果,去年市场行情好,他一次卖了两万多元,加之家里养的几头土猪,生活有了很大起色,用他的话说,至少不用出去给人打工了。
在上岭村,像贺建科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十多家,他们大都以花椒栽植为主。
上岭村地处黄河岸边,著名的船窝码头就在这里。历史上,这里的航运业十分发达,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经过数百年的开采,早已呈现枯竭之势,致使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曾一度成为国家级贫困村。
近些年,村民们生活困苦,收入低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村子,外出谋生,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弱病残。而一河之隔的陕西韩城山区,群众大多发展优质花椒“大红袍”。每到秋季,当地人不少人对去对河摘花椒,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5年,新一届支村委班子上任后,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如,努力改变贫困现状,促进村户经济发展。大年一过,他们便提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口号,组织专家对全村的土地进行规划,利用其土质耐旱等特点,大面积种植花椒。目前,在全村仅有的3000余亩土地上,实测已经种植花椒2000余亩。
任何作物生长都有其必备的自然生长条件。上岭村靠近黄河岸边,但由于山高坡陡,加之自然缺水,农业收成只能靠天。花椒因耐旱成为上岭村的首选品种。“之前村里有十余户就是种植花椒的,每年的收入超过5万元,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收益,所以这次村支委推行特色花椒种植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村党支书兼村委主任贺杰斌说。
为了鼓励村民种植花椒,该村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3月15日,在贺杰斌等一干领导的带领下,村里向种植花椒的村民发放化肥,一亩一袋,并承诺连续扶持三年。同时决定,新栽花椒树,成活一棵,次年村里再补贴2元。村里聘请干果经济林专家台富生为技术指导,举办“花椒树栽植管护培训会”,实地为村民讲解有关种植知识,引导村民进行正确栽植;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测土配肥,针对土壤贫瘠程度作出合理配料。
上岭村共有8个自然村,11个居民小组,村支委加大扶持力度,从各组抽选一名负责人组成专业队,准备外出参观学习,由点带面,对种植户进行指导.
今年80岁的贺建民,种了20年的花椒,他说:“我家10亩地,每年收入都在四万元左右,这次村里既发化肥,又请专家上门指导。种了这么多年的地,咱还是头一次享受这么好的政策,今年我计划再种植5亩。”
35岁的贺朋奇,家里有11亩花椒地,由于管理得当,去年收入达3万余元。他说:“这次一共发了11袋化肥,我们非常满意。通过专家的现场指导,我才知道原来可以通过一些细小的改变,就可使花椒产量明显增加,实在是受益匪浅。”
上岭村党支部书记贺杰斌表示,下一步,上岭村在保证现有花椒地的基础上,利用荒山荒坡和退耕还林政策,广泛发展“大红袍”花椒种植,力争两年翻一番,三年达到5000亩,打造“一村一品”的新名片,全面带动农户增收、农业增效,使村民们真正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