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第一书记”林利龙如何开展工作

2016-12-22 20:10:19来源:人民网

  今年5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来了位陌生人,看着像个城里人,但是这个人却和村支书云德武每天进村入户、下地蹲田,时不时还说着悄悄话……一个月后,村支部党员大会上,云支书的一番郑重介绍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个城里人叫林利龙,是自治区土肥站副站长,是主动请缨到联增村担任支部“第一书记”的,打算通过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的方式,按照“五级示范抓引领、三级联创促落实”的要求,结合2015年土肥水工作部署,帮助联增村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一书记”不是花架子

  在林利龙倡导和发起下,联增村三级联创共建临时党支部成立了。老林首先要求党员干部沉下心思,逐户走访,先后发放征求意见表150余份,详细了解农户基本情况、种植意向、农作物销售渠道和存在问题等,据此建起农户档案。接着,他又协调自治区、市、旗三级农业专家,在联增村党组织活动室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为400余位农民群众讲解土壤面源污染、控肥增效技术、河套地区常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等知识,并发放科技图书3000多册。

  通过采访接触,记者发觉,老林这位“第一书记”理解的所谓第一就是要想在前、干在前,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拿出措施,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党的“五级示范抓引领”和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不是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啥题最难解啥题

  联增村四社境内,有一段乡村土路,雨天坑洼难行,晴天凹凸不平,这条路一直是村干部的一块心病。其实,村“两委”早就想改造道路,只是苦于缺乏资金。老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雷厉风行,联系、协调内蒙古土肥站和市、旗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筑一条路”,很快就走完从工程规划到资金争取的路程,筹资15万元,计划将联增村4社以前的泥水路改建成平坦水泥路,工程已于6月1日开工,预计近日即将完工。虽然还没完工,但是这条路已经被村民命名为“三级联创爱民路”。

  “肥书记”的肥办法

  驻村工作后,林利龙充分发挥信息多、路子广、协调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帮助任职村群众寻找农业增产增收的路子。经过调研发现,联增村有机肥施用不足、大量元素肥料使用过多,农民安于施肥模式现状。

  怎么办?林利龙协调内蒙古土肥站及其他相关部门在联增村实施“65122”工程,区、市、旗、镇、村、组六级齐发力,将头道桥镇联增村四社、五社打造为自治区唯一控肥增效核心示范园区,派出5个工作组分别与12户控肥增效示范户和2户控肥增效贫困户结对,每个链条再选编1名党员干部、2名科技骨干和3名科技人员与农民结对,共同开展18项关于小麦、玉米、葵花等优势农作物的试验,涉及农户67户,试验示范面积共计1066.7亩,辐射带动周边3000亩。同时,为保障园区内用地村民的利益,继续加大补贴力度,控肥增效示范户每户再增加补助100元,贫困户每户增加补助500元。

  “第一书记”林利龙到村伊始,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投入兴村富民实践,促成了党员有为、群众受益的良好工作局面。杭锦后旗推广了这项创新,动员党员干部争当驻村“第一书记”,并以此作为党建工作的一张“名片”,令其成为机关干部驻村帮扶、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促进干部接地气转作风,服务基层常态化。(张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