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同市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惠民心、得民意。
今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16300人,要求当年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2亿元。这既是省考核我市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我市承诺为民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截至目前,全市74个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主体完工率达60%;完成投资3.7亿元,投资完成率69.3%,圆满完成了省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为了确保易地搬迁取得实效,我市坚持易地搬迁与产业开发、城镇化建设、旧村开发利用和社会保障相结合,采取集中搬迁、分散搬迁、小村并大村、就地搬迁等模式,并在设施农业、养殖业、光伏发电和乡村旅游等项目上优先向安置区安排,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房住、有产业、有收入,融入新的生活,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具体采取八种模式:一是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在移民新村配套日光温室,安置搬迁贫困户,力求户均年纯收入达2万元左右;二是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建设城郊型移民新村,使安置贫困户依靠打工和经商创业,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三是与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相结合,灵丘县南山片区一镇四乡53个贫困村以“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模式推动整体脱贫;四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发展旅游、农家乐致富;五是与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相结合,统筹规划建设,解决移民搬迁资金不足的问题,减轻搬迁户负担;六是与小村并大村、就地安置相结合,解决土地和功能完善的社会保障问题;七是与自愿进城、投亲靠友相结合,灵活利用易地搬迁脱贫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积极鼓励扶持一批依靠自己一技之长的贫困人口和来自贫困地区的毕业生进城创业致富,直接落户城镇;八是与沉陷区综合治理相结合,在左云、南郊、新荣通过采煤沉陷区实施3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综合统筹解决脱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