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羡慕和嫉妒河曲,因为黄河把唯一一个写满灵秀和神秘的小岛——娘娘滩慷慨地赐予了这里。
娘娘滩,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母性联想和渴望自然回归的地方。
娘娘滩
黄河的悠远、博大、深沉、豪放等等一切,让心灵躁动不已的情怀,因为这个静若处子的娘娘滩的出现顿时平静下来,凝聚成一种让人平实宽容的心境。黄河,也因为娘娘滩的温良而变得柔情万种。于是,河曲就像被这母亲的臂膀紧紧揽抱在怀里的骄子,有了那份难得的优美、和谐与自信;有了那么多动人心魄、感天动地的歌和曲;河曲人才有了清秀、聪颖、睿智和贤良的品性。山川草木、沟壑村居感应这种母性的情怀而孕育了水深土厚的民风纯情。娘娘滩成了解读河曲、解读黄河、解读这个民族博大情怀和精神的一部精美辞书。
娘娘滩很小,地域只有不到300亩,可她的心理位置不小。因为四顾黄河而觉无限博大,波涛中的一抹葱绿复制了大河之源的渊源生机,我总在想:如果到高山雪原去朝圣大河之源是一种不可及的奢望的话,那么这一抹青绿可以一补心中的缺憾;站在这绿色的岛上,天蓝蓝、水蓝蓝,心境是那样的清纯碧蓝,大河便轻松把这份蔚蓝色的优美递送到大海。娘娘滩,是万里黄河归海东去的休闲驿站。
娘娘滩很平实、文静。恬静安谧的农居、绿树掩映的田园、鸟闲蛙鸣的湿地和五彩斑斓的卵石,构筑起了令人爱不忍释的全部。当你落步田园村舍,随处就有让你心动不已的石柱础、石碑座把你拉回已逝的岁月。只要轻轻掀起温湿的泥土,就会有泪痕依稀的汉瓦诉说薄太后落难的悲情与岁月的苍凉和大汉复兴的“文景之治”的孕育。岛上李姓的乡民默默地遵循祖训,安守这块“飞将军”李广大将军的领地,已把世代绵延的草木枯荣与历史的兴衰写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向人们昭示着黄河文明的厚重篇章。
来到娘娘滩,除了心的惬意和舒畅,便是一种久违了的想倾诉的冲动。想和已经年迈的母亲说的话,想和远方操劳的爱人说的话,想和还未成年的孩子说的话,想和知心朋友促膝而谈的话,这一切都因为黄河低吟的伴奏而轻启了倾谈的序幕,都因为顺河的微风吹开了心头的薄雾,心是很敞亮的。
娘娘滩
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时代,还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解读娘娘滩,滔滔黄河西出晋陕大峡谷,在这里形成了有着独特价值的冲积台地。她的地质构造、土壤结构,她的小气候环境等,都需要给出科学合理的解答。可以试想,如果没有她,峡谷一线的黄河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温情大度地围揽一个美丽的河曲半岛?
要解读自然和淳朴,娘娘滩会给你一个完美的答案。要读懂娘娘滩,你一定要来,让劳烦的心在这里停靠一下,那种感觉真不知怎样说,因为在领略娘娘滩的同时,你忽然找到了你自己。这对于每天追逐名利和温饱的每个人来讲应该是最值得一提的。
这个独特的小岛有她神奇的魅力,但这种魅力又不是简单几句话和几张图片可以概括的。娘娘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遐思无限的事,更何况她还有那么多解读不尽的千古之谜。作为河曲人,没有不知道娘娘滩的,但并不真的懂她。她有自然的神奇,也有文化的神奇,人们常会有走进她的冲动,更多的只是走走,没有走到她的深处,这往往多少会有些失望,也令娘娘滩失望。
娘娘滩,位于河曲县境内,处于晋、陕、内蒙古之省区交界处的黄河中。这是一块黄河河床中的小岛。面积仅有0.16平方公里。这里,住着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家园田舍,房舍疏展,绿柳泛翠,如画中的田园,使人感到这娘娘滩上的另一番情趣。岛上人家,常年生活在这理想的环境中,犹如蓬莱仙境一般。
娘娘滩上,建有娘娘庙。相传,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专权,将刘邦的妃子薄夫人及其子刘恒,贬于此,后来周勃、陈平铲除诸吕,又将薄夫人接回,刘恒继位,为汉文帝,娘娘滩由此得名。
娘娘滩北隔河与内蒙古马栅村相望,南隔河水与河湾、娘娘口二村呼应。东望龙口峡峪中太子滩石岛昂首挺胸,傲然屹立于浪涛之中。两侧河面开阔,水流平缓。西看茫茫黄河,天水无际,咆哮千里,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