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山皇:千载名米富万家

2016-12-22 20:14:00来源:

  沁州“檀山皇”小米以香醇的口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名扬四海的同时,也引领着广大农民奔向小康——

  一路风尘的刘晟维从北京回到了太原,虽然奔波的日子让他有些疲惫,但是“檀山皇”取得的“骄人成绩”仍然让50岁的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沁州檀山皇小米 公司在自己的带领下,已给当地农民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公司成立短短9年间,“檀山皇”的小米及杂粮精品已遍及全国56个大中城市,并有3 万多户农户聚集在公司旗下,成为收益相对稳定的檀山小米的实际生产者。

  更让刘晟维这位小米“大王”感到自豪的是,在去年10月份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农交会上,他的沁州“檀山皇”小米在众多参展单位中的万众瞩目,并且荣获了“设 计金奖”、“畅销产品奖”和“优秀展示奖”等多项大奖。据悉,在历来“门槛”较高的农交会上,他的“檀山皇”小米可谓独此一家。

  灵山秀水孕育“檀山皇”

  “檀山皇”小米植根的沃土位于沁县东部,北接武乡,东至襄垣,处在三县交界边缘的檀山村,这里素有“鸡叫一声三县闻”之说。檀山村冬暖夏凉,全年无霜期,以及土壤气候的独特性使这里生长出的小米粒粒圆润、食用清香可口。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嘉靖年间起,檀山村凤凰台 “九亩三分地”一带出产的小米,就已经成为宫廷贡品。到清朝初期,更是被康熙皇帝赐名“沁州黄”。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过檀山时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过 沁洲》:“骑白马,过荒庄,谁家少妇碾黄粮,玉腕杆头托,金莲裙底忙。轻帚扫,慢簸扬,糠扑粉面眉带霜,勤且俭,贤与良,可怜淑女嫁田郎”。从此以后,檀 山小米名声大振。

  新中国成立后,檀山一带出产的“沁州黄”,一直被当作中央首长及部队高级将领的食品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一般人都认为吃檀山小米可望不可求。于是,出现了 令人费解的现象:沁县小米作为一项产业开发已经多年,很多人想买檀山的小米却买不到,事实上它却被“名声所累”,有很大一部分卖不出去。

  名米开发激起千层浪

  1997年秋天,一名外地人慕名来檀山村买米,本来担心买不上空手而归,却没想到檀山农民卖米心切。当热情的老乡把喷香的檀山小米粥端上来时,香醇的味道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即把村干部找来,提出了“特产上品牌,小米上大市”的合作意向。

  在以前,檀山小米给人的印象是:名米没市场,卖米没包装。买米人的想法,激发了当地人通过开发名米致富的渴望。双方立刻达成合作协议,一场名米开发的大戏拉开了帷幕。

  第二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在沁县县政府次村乡政府的支持下,沁州檀山皇小米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刘晟维出任董事长。公司购买了檀山村荒山1000余亩,其中100余亩作为公司育种基地,和檀山、盘道等村的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并注册“檀山皇”、“檀山”等商标。

  但檀山皇公司在起步阶段就受到了严峻考验。由于公司有外地人参股,不少沁县人惊呼:“这是吃祖宗卖坟地的短期行为,是自找麻烦。” 在那段时间里,“檀山皇”的问世在沁县确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轩然大波。

  檀山皇公司的成立,到底对小米产业开发是利还是害?对农户增收是起哄还是推动?

  面对各方压力,刘晟维镇定地说:“让事实说话”。随后,他稳当当地走出三步棋:首先按《种植合同》,每斤预付给农民5角钱,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其次在包装 上创新,依据小米等级设计出样式精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一系列包装;第三步是在谷子成熟的季节,檀山皇公司在收谷场上收购谷穗并当场现金结算。

  这一年秋天,檀山及周边各村的种植农户,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檀山村任建军一家四口人,光种谷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

  让“檀山皇”更加壮大

  “檀山皇”小米一上市就赢得开门红。因为产品档次高、包装好,在参加我省农产品加工与包装展示会时荣获银奖,获得了小米类的最高奖项。沁州檀山皇小米发展 有限公司运营9年来,檀山皇的小米及杂粮精品获誉无数:2000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在历届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全国“名 牌产品”;2002年“檀山皇”商标获山西省著名商标;2005年又获“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殊荣……目前檀山皇公司的市场触角伸及全国56个大 中城市,直接带动农户3万多户。

  刘晟维在介绍这些时口若悬河,每一个细节都讲得生动、仔细,生怕落下什么。

  他说:“去年公司投资了150万元,修复和新建了檀山村与小米文化有关的历史文物和文化景观,并策划组织了首届檀山小米文化节,目的是让世人更了解檀山。”

  与此同时,檀山皇小米的“身价”渐涨。前几年,每公斤小米售价1.6元左右,如今檀山皇公司从农民手中收购谷穗,每公斤都超过4元,价格增加了两倍多,檀山村农民60%的收入来源于小米。

  在刘晟维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企业带动农户,让农户与小米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市场、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这些年,为解决小米基地的生产发展,以及当地农民行路难、吃水难等老大难问题,檀山皇公司先后投资120万元铺了7公里路;筹资300余万,打400米井一眼,让公司的根在百姓心头越扎越深。

  位于檀山村周边——沁县、武乡、襄垣三县200多个村的农民也跟着富了起来。在檀山皇公司的带动下,目前全省的小米行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檀山皇在产品包装设计上开创了先河、引领了潮流,和同在一县的沁州黄集团,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