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五寨县韩家楼村党支部书记樊正强
寒尽春来,塞北的天气逐渐转暖,五寨西北的韩家楼村在烂漫的山花中洋溢着一片春天的气息。暮春四月,柳绿花红,走进韩家楼,黄土塬上,整洁的街道、整齐的农家,门前停靠的轿车,脸上挂满笑容的村民,无不显示出人们正在享受生活的富足与幸福。
“村里变化这么大,家家都富裕了,这都离不开樊书记啊!他是一个会干事、敢干事的人。”村民说,韩家楼村一切变化始于一个人——村党支部书记樊正强。作为韩家楼村脱贫致富的参与者和领头者,他带领韩家楼人奋力拼搏,走出贫困,日子越过越红火。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在韩家楼调研
樊正强1992年任韩家楼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任韩家楼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创办五寨县凯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并兼任董事长。二十多年来,他不忘初心,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改变乡村落后面貌的征途上,他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稳农业,强企业,兴文化,建新村,创新脱贫思路,推进民生工程。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韩家楼这个昔日的穷山村一举变成了教育繁荣、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跻身于全省先进村行列。
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说:“如果没有樊书记,就没有韩家楼村今天的发展,我们的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他的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3年,樊正强被忻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结构调整先进个人,同年被评为山西省五十佳科技富民杰出农村干部;2005年,被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评为和谐村社带头人;2006年,被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2008年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个人二等功;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受到省、市、县党组织及有关部门的表彰。
狠抓党建强队伍,建好阵地强堡垒
韩家楼村地处五寨县西北角,曾经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薄弱村。这里土地贫薄,资源匮乏,交通落后,饮水不便,农民主要依靠种地为生,生活过得十分艰辛。面对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看着父老乡亲艰难度日的生活状况,作为共产党员的樊正强思绪万千,寝食难安。
1992年冬季,樊正强满怀激情与梦想担任了村委会主任,由于工作突出,1997年开始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在这方绿色的田野上,他的奋斗从未止步。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班长”就火车头。做为村支书,樊正强经常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担任韩家楼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多年以来,率先垂范,积极组织班子成员、党员学习理论政策。以班子建设为总抓手,进行村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积极发扬民主,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民主决策,党员听了舒心,干部工作顺心,积极性充分发挥,效率得到提高,班子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
要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必须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于是他从加强班子建设、凝聚班子力量入手,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他利用村办企业积累的部分资金,加上垫资的30多万元,新建了村委办公大楼,实现了村务办公正常化。同时筹资一百余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大院,通过组织学习,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和村民的整体素质。他推出了“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手帮贫”的帮带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和两委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发挥党员干部和村委成员的帮带作用,使全体村民致富有目标,心中有依靠。为了准确把握每一个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尽快制定脱贫方案,走出困境,樊正强不辞劳苦,深入每个家庭调查研究,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随时可见他的身影。他注重树典型,立标杆,近年来,先后将8名热心帮助群众的致富能手发展成了中共党员,13名群众党员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同时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扶的36户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艰苦创业求真经,服务群众兴产业
韩家楼村祖祖辈辈仅靠人均不到三亩的山梁薄地生存。曾经的这里没有乡村企业,也没有服务业。靠天吃饭的农业自然经济,加之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使全体村民的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
五寨县韩家楼党支部书记樊正强在忻州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万里愁云,挡不住北雁南飞;关山千座,隔不断大江东流。面对全村群众恶劣的生存挑战,樊正强认真思考着乡村发展的未来。那一年,他凭着自己永不服输的胆略和智慧,与村里的一些有识村民,乘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始带头发展运输业,村里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贷款购买了运输车辆,一个运输车队在全乡破天荒的成立起来了。此后,他又凭借自己的诚信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与村里的一伙能工巧匠包工程,揽活计,带头迈开了脱贫致富的坚实步伐。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他立足本地自然条件实际,大力兴办村、镇企业。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他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抓住机遇,拓展渠道,积极与神华集团协商,利用本村废弃的土地,联营办起了新运货台,拥有装车线500米,装载机6台,解决了150余名贫困村民的就业。2005年他又以吸纳股份的方式,成立了五寨县凯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他任董事长。2010年投资1.12亿元筹建“万吨列”装车线,年发运量可达300万吨,增加了150多人的就业岗位。2017年年发运量达400余万吨,年创利税2000余万元,带动韩家楼村及周边经济的繁荣,助推韩家楼周边形成集运输、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优先选择贫困人员作为企业员工,直接解决劳动力就业200余人,提振了运输、维修、餐饮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发挥了支柱产业的龙头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大力发展运输业,共有运输车220辆,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
以人为本促和谐,满腔赤诚惠民生
“干部不带民致富,喊破了喉咙也不算数”,樊正强的脑袋里装满了致富百姓的梦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全村党员民主生活会上,他曾经动情地说:干部富了不算富,农民富了才算富;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他号召全体党员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装在心里,把帮助困难群众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他要求村委全体成员团结一条心,凝成一股绳,使村委真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强有力的指挥部。在樊正强的组织和领导下,村委会通过投资或引资先后兴建了红砖厂、煤台、塑料大棚等集体企业,开发了旅馆、饭店、修配、安装等服务项目,建设了文化广场和舞台,解决了三百多个村民就业岗位,集体年收入达到两千余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0000余元。2006年,为改善韩家楼村小学长期以来简陋落后的办学条件,村里投资250万元,兴建了教学设施齐全的村小学大楼,山里的孩子们第一次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开始了他们放飞梦想新的征程。村委投资800多万元采取“拆旧建新”的办法兴建单元楼7300平方米,近30户村民搬入新居,过去贫困落后的韩家楼成了全县村容村貌变化最大、经济发展最快、整体脱贫最早的一个村。
作为韩家楼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真正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村民创业提供了优质发展环境,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村里每年投资十六、七万元,给全村人统一缴纳医疗和养老保险;给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补助一万元,专科和中专每人补助5000元。每个村民从集体收入中每年可以分到利润8000元,60岁以上的老人还另外每人每年发给1500元养老补助。同时村委出资20余万元为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网络,投资300余万元硬化和拓宽了全村街道,每年用于街道整修和绿化的资金达20余万元,每年用于农民的房屋改建600余万元,用于教育事业资助、饮水、线路改造、集体供暖、垃圾清运等集体福利事业150多万元。同时樊正强个人积极资助贫困学生及困难人群金额达120余万元。
春蚕不言劳作苦。面对韩家楼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看着全体村民一天天过上了好日子,樊正强倍感欣慰。但是他深知,梦想在远方,奋斗无止境。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他结合本村实际,带领村民发展经济,使广大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为村民创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和最大的帮助,深得群众爱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旗下的庄严誓言,践行了为民服务宗旨,促进了科学发展。(靳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