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兜住低保扶贫这一底,妥善应对自然灾害这一急,有效化解涉军信访这一难,持续在创新养老服务上发力,集中在夯实基层自治组织上用劲,力争在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上见效,着重在立法创制、机制完善、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方面综合施策,统筹协调……”在1月19日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省民政厅厅长薛维栋郑重承诺:今年全省民政工作将围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支持国防军队建设等目标,开展9项重点工作。
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
今年,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同时还将继续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推动脱贫线、低保线有效衔接,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推进各项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切实编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完善并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对象认定、申请审核、标准制定、服务管理等机制,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保障力度。
据统计,到2016年三季度末,我省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5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19万人、农村五保对象15.3万人。目前,我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439元、270元,103个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大大或超过扶贫标准。
为有效遏制“人情低保”等低保制度漏洞,防止腐败发生,今年省厅首次把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估范围,要求年内完成省市核对系统对接,推进全省核对机制和核对体系建设。
将进一步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2016年,我省推进了“救急难”综合试点,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救助及时,切实解决了群众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全年下拨各类社会救助补助资金62.2亿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规划打造北方旅居养生养老之乡
今年,我省将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开展第二批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扩大市县试点的覆盖区域。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
2017年,我省将重点对养老服务业进行规划与实施。编制“一区两片”(“一区”即以太原为中心,辐射晋中、忻州和吕梁部分市县,构建我省健康养老中心区;“两区”即以大同为核心包括朔州右玉、怀仁的晋北片区和由长治、晋城两市组成的晋东南片区)发展战略,积极搭建投资金融平台,探索组建养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逐步形成以事业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事业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通过实施1310(即建设一个国家级康养产业综合园区、3个省级康养园区、10个乡墅康养小镇工程),力争到2030年把我省打造成北方旅居养生养老之乡。省民政厅要求各地做好农村养老幸福工程。全省新建6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将该计划列为2017年省政府重大民生实事之一。
构建城市社区养老新格局
今年,全省将以太原市社区养老国家级综合试点为契机,确定3个省级试点市、10个示范社区、10个示范机构,通过以奖代补、示范带路,实现全省社区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
同时,还将通过多项政策实施,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今年,省民政厅要求每个市至少确定一家机构开展公建民营,盘活国有资产,实现效益双赢;放宽准入条件,引进国内外品品牌机构入驻,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利用闲置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力争全年新注册养老机构超过100家;围绕“院中办院(医)、建立绿色通道、社区直通车”等三种医养结合模式,补齐短板,实现医养无缝隙对接,推进医养结合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省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力量,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各地制定出台困境儿童保障政策。
2017年,我省将继续推进社会工作实践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推进“三社联动”工作,鼓励服务全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推进志愿服务记录证明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志愿者证明、招募、服务记录、表彰积极机制。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引导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助幼、应急救援、关爱特殊人群等方面的服务。(文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