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张店镇枣园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初秋清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将一筐筐鲜桃装车,外地客商们一边核对订单一边吆喝,三轮车、小货车来来往往,忙得不可开交。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尚建稳拿着笔记本快步穿过人群,不时停下来询问各家各户的种植和销售情况。
党建,在枣园村不是一句空话,它融于晨光中忙碌的村民身影中,写进百姓鼓起来的钱袋里,成为真正推动乡村治理与振兴的“红色引擎”。
筑牢战斗堡垒
凝聚振兴合力
“党员往前站,群众就有靠山。”尚建稳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枣园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通过完善“三会一课”、党员积分制管理、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十余项制度,真正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
村党支部坚持让组织生活与农业生产“同频共振”,一般将主题党日活动定在上午11点,既避开了上午农忙时段,也不耽误午后下地干活,实现“生产学习两不误”。
在队伍建设方面,枣园村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近年来,村里陆续选拔了多名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这些“田秀才”“农专家”成为连接党组织与群众的重要纽带,他们带着技术下地、捧着政策入户,让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乡村振兴的各个角落。
在基层治理方面,枣园村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党员分片包联全村农户,大事小情第一时间响应。村里矛盾少了,笑脸多了,党群干群关系愈发融洽。
做强特色产业
拓宽致富路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枣园村党支部立足村情,提出“依山依水依田”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延伸集体经济“增收链”。
广场上卖桃的热闹场景,只是枣园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桃香四溢的村庄,曾经长期依靠西红柿种植作为主导产业。但随着连年种植、土壤病菌增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村民收入也受到很大影响。
面对这一困境,村党支部主动寻求转型之路。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村党支部发现张店镇一带的桃子产业发展成熟,市场前景好,特别是“红不软”品种耐储存、销路稳,十分适合枣园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红不软”桃子。这一转型不仅顺应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更让村民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如今,村里的桃子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成为继西红柿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今年,村里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种植西红柿及朝天椒500余亩、桃600余亩、药材1000余亩。同时,建成3000余亩玉米小麦高产示范田和162亩优质水果玉米种植基地,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更让人振奋的是,村里与山西中电神头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能源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同时,依托李铁沟古泉水的自然资源禀赋,枣园村正积极规划建设文旅配套项目,融入平陆县发展整体规划,打造集自然景观、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区域新名片。
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最终是要让群众得实惠。枣园村党支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村干部与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上门摸排,逐户建立动态监测帮扶台账,准确掌握每户收入来源、生活现状和帮扶措施,织密防返贫“安全网”。美丽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全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拆除违建1800平方米,清理大件垃圾400立方米,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村民自觉做到“卫生做好、柴火堆好、农具摆好、衣被叠好”,村容户貌焕然一新。
更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完成枣园村6.8公里道路沥青铺设,更新21公里自来水管道,彻底解决出行和饮水难题;定期邀请戏曲团体到村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从产业增收“致富路”到民生改善“幸福路”,从干净整洁的村容到和谐融洽的民风,枣园村用实践证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实”——党员实心实意干,群众才能实实在在富。
“我们要把党支部建成‘主心骨’,让党员当好‘领头雁’。”尚建稳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把文旅项目做起来,让古泉水‘流金’、老手艺传家。群众跟着党员走,治理就有了活力,乡村就能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