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田内循环模式
间套种 例如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的间套种,就有不同物种间的养分交换,产生养分在作物间的循环。
秸秆还田 通常是上一茬的作物秸秆,通过秸秆还田成为下一茬作物的养分,也有通过堆肥成为下一茬作物的养分。
农田养殖 稻田养鸭、养鱼、养蟹、养青蛙等动物取食农田杂草和小动物,动物粪便回田成为作物肥料。
坡地水保措施 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坡地养分和水分可以更多地在林地、果园和梯田中循环利用。例如果园种草(生物措施)可以使养分留在果园内循环,水平梯田(工程措施)和水窖建设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离开坡地,增加循环。
施肥控制 通过平衡施肥、控释肥、精确农业等措施控制配料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减少养分投入和流失,可以提高利用效率和循环比例。
二、种养间的循环结构
种养直接连接 植物饲料—动物肥科关系,例如饲料作物(玉米、大豆、苜蓿、象草、苏丹草、黑麦草、三叶草)种植与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的结合,作物秸秆喂饲动物,动物粪便肥田。
加沼气环节 猪—沼—果模式,四位一体(养猪—沼气—种菜—温室)模式。
加食用菌循环 养殖业粪便+种植业秸秆=培养基→培养食用菌→菌渣做农田肥料。
加蚯蚓环节 通过蚯蚓处理作物秸秆、动物粪便、污水处理厂污泥等,使废物资源化后再重新利用,例如利用蚯蚓进行秸秆堆肥、粪便堆肥、污泥堆肥等。
加鱼塘环节 著名的桑葚鱼塘就是基上种桑养蚕,蚕沙下塘养鱼,塘泥回基肥桑的循环模式,今天已经演化出花基鱼塘、草基鱼塘、塘边养鸭、塘边养猪等循环体系。
三、基于农业的大循环
农业经营实体之间的循环种植业公司+养殖业公司,种植业农场+养殖业农场,种植业专业户+养殖业专业户等经营实体之间的循环模式。例如专业果场向养鸡企业定期购买鸡粪,种茶专业户向种蔗专业户购买蔗叶覆盖茶园、向养牛专业户收购牛粪等。
四、城市工矿和农村之间的循环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工业不发达,城市垃圾主要是有机物,多数返回农村做有机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固体废物以填埋焚烧为主,废水集中处理为主,截断了返还农村的通道。现在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其中的有机成分鼓励更多循环到农林业。由于推行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分离、有害物质的处理技术进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更多可以适合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