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张壁古堡又是世界上颇为罕见的袖珍小城,其面积仅为0.12平方千米,却具有完备的城市形态,具有很好的军事防御功能。它融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军事宗教、民俗历史为一体,除此之外,还有小巧的钟鼓楼,顺畅的交通网络,众多的宗教场所等等,张壁古堡因“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而闻名海内外。
以军事堡垒形式而建立起来的古堡内部构造特殊,宅院大门全部向内,外墙巷道的高度颇有讲究,互相掩护遮挡,如一个个独立的碉堡。如无人带路,走入其中迷路难免。而更考验游人“认路能力”的是神秘的“地下迷宫”。就在可汗王祠的一处非常不起眼的厢房里竟然是暗里春秋。从这地道口就去就进了一个令你今生都无法忘记“地道战”,整个地道共分为立体三层,各出口神出鬼没,且机关重重。恍惚置身于电影《地道战》的场景中,难怪有游人大叹“地下景象比地上更令人大开眼界”。
探秘古堡地道身陷万米地道迷魂阵
以军事堡垒形式而建立起来的古堡内部构造特殊,宅院大门全部向内,外墙巷道的高度颇有讲究,互相掩护遮挡,如一个个独立的碉堡。如无人带路,走入其中迷路难免。而更考验游人“认路能力”的是神秘的“地下迷宫”。就在可汗王祠的一处非常不起眼的厢房里竟然是暗里春秋。从这地道口就去就进了一个令你今生都无法忘记“地道战”,整个地道共分为立体三层,各出口神出鬼没,且机关重重。恍惚置身于电影《地道战》的场景中,难怪有游人大叹“地下景象比地上更令人大开眼界”。
地道里还是有尊卑之分的,有的窑洞比较宽敞、通风还相对舒服,诸如眼前的这孔将军窑,是指挥官住的。另外还看到了几个小窑洞,大致就是普通士兵的 藏身之所了。在地道的最深一层,距离地面20米左右的高度,通过正上方开凿的天井仰望头顶能看见一方透着天光的小洞,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一场真实体验版的地心历险记。这个小洞是一个通气孔,从外面看是一户人家的烟囱。如此高规格的军事系统,着实很令人惊叹。
古堡地下遍布地道,与堡内四通八达。地道为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仅1米左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地道高2米、宽1.5米,土结构弯曲迷离,呈网状结构。堡外北、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宽2—3米、长4—5米的深洞,是存粮的洞穴。道内留存有气孔,通于沟堑外。堡内现有水井6井筒可直接进入另一通路。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是放置油灯的地方。
地上城池古庙岁岁时光,娓娓道来
可别以为张壁古堡仅仅以地下长城出名,她的美是一种内敛,隔着短短的来时路,却像是隔着整整的一个凡世,寂寞在红尘滚滚的焦炭之都,她聚集着自己的精神之光,听任岁月的风在额头流淌。张璧这么多年一直隐山避世的,但正是这种隐在群山深处人不知的安然,让这里满是返璞归真的真意,所有的建筑都在千年的风雨中剥落了最初的金碧辉煌,考究的门楣,精细的石雕,却都是掩饰不了的精美。
除了颇具规模的军事堡垒,刀工细腻、烧制精致的明代三彩琉璃装饰以外,那些骑着马奔驰的将士砖雕、复杂镂空的微缩庙宇栩栩如生的腾龙砖雕,都精致到令人咂舌。最为关键的是,精美砖雕在张壁古堡并非罕见之物,无论是高墙深院还是破败门厅也或是街头巷尾,总能看见默默守候在那里的砖雕,或张牙舞爪大狮子,或气势澎湃龙图腾,更有精美的石雕“龙首水滴”,看见这么一番星星点点散落在各处的精品,真心怕被盗,若被不法之徒盗走流入市场,又一民间珍品将无法寻回。
在村子里随意一坐,和村边老人随意攀谈,满是不加修饰的淳朴人情。和一位老人闲谈,老人示意我说,那对面房顶上的琉璃人原来有4个,快有400年了。老辈人给它们取的名叫“走头无路”。12年前的某个晚上一夜之间就丢了3个。原来是她老伴负责看护那四个琉璃人的,但老伴去世的第二年就丢了。老人还说这是知情人干的事,应该是“里应外合”。如此宝贝丢掉好可惜。千百年来,张壁古堡究竟经过怎样的荣耀与沧桑,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恐怕也只有这立在庙檐一角怒目圆睁的绿琉璃武士在北方高原周而复始的风霜雪雨中默默见证了一切。
堡墙、街巷、院落、民居,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从南门瓮城进来,一条红石铺筑的S形街道迎面而来,也就是前面介绍过的龙须,这条街将村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从房屋建筑的形态,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东西两边居民的贫富差异。东半部分房屋状况一般,是一般百姓所住;西半村的房屋高大,为商贾贵人居住。村子里很多小门小户的都没有人居住了,院子里杂草丛生。而这个气派宅子的主人曾经是村里“先富起来”的大款。据村民们讲,宅子的后人现在都在外面发展,都很有出息也很有钱。现在这个豪宅已改为客栈,接待来堡子旅游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