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太原湖滨会堂开幕。本次大会采取“主会场+分会场”视频会议方式举行。在尖草坪分会场,参加市人代会的人大代表,认真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本文摘录了太原市人大代表、尖草坪区向阳店镇南翟村党总支书记赵建庆在小组讨论会上,听听这位在三农战线上奋斗了四十多年的老代表对疫情影响下我省三农发展的担忧和建议,或许能给广大三农工作者带来些参考。
太原市人大代表、尖草坪区向阳店镇南翟村党总支书记赵建庆在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尖草坪分会小组讨论会上
听了李市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市政府去年工作,在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方面,着力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
报告用九个部分回顾了去年工作,同样用九个部分安排了今年工作,我认为这个报告力戒浮夸,考虑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着力实业,想着民生,特别是今年头三个月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我作为从田野中参会的代表,重点关注了去年、今年的三农工作。李市长在谈今年的工作时,第四方面重点谈到,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决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在加快产业振兴步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安排了今年工作。我领悟出今年我市的“三农”工作真正要迈出坚实的一步。
省委书记楼阳生近期在吕梁调研,重点谈了“三农”工作,在此,我想谈一下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
《农民日报》4月24日,用“书记省长重三农”报道了楼书记的调研内容。要求我们加强对“三农”问题的研究,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时,提醒我们应当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负责人应当成为抓“三农”的行家里手。”意味着懂“三农”抓“三农”是分内之责,解决不好“三农”问题就是失职。
时代变化,“三农”内涵在不断扩充,“三农”问题也不再仅仅是吃饭的问题。楼书记谈到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多方面。可以说,现在的“三农”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真要弄懂做好并不容易。
谈到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了在算经济账、政绩账的同时,也要算一算政治账、民心账。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我们一定要熟悉农村情况、能解决“三农”问题。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明确要求,也是补齐农村短板,实现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所需。
对楼书记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我在全国“三农”圈的不少村书记们用微信和我交流,点赞楼书记的调研,全面贯穿着习总书记“三农”思想,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也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第22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尖草坪分会
作为老代表,会前,我做了大量的调研,征求了镇党委、人民政府及各村的建议、意见,提交了22条、12000余字的建议、意见,尽力履职,争当合格代表。谈“三农”问题,我精神振奋。就“三农”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在此我提几点建议:
一是一定要真正重视农村的农业产业发展。请关注一下4月22日—24日的异常倒春寒,果农遭受重大损失的灾情。一定要熟知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以及农耕传统文化和现代农业产业的走向。
二是一定要在城乡一体化上发力,冲破城乡二元体制的领导思维惯性,全面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区去年、今年对20个村进行了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城乡融合,但也要重视城区农村与创建文明城市接轨的现实性,比如城市老旧小区今年进行改造,农村老旧小区依然排除在外……
三、 是正搞好自建国初土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新的农村重大体制制度变革。着力培育出各村的新型经营主体,使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真正实现“强富美旺”的三区战略目标。
四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注农村现实。我注意到,如今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连一枚公章都管不了,民主选举的村委会连村务财务也管不了,他治任性乱为,难以将自治、法治、德治落实到乡村治理体系之中,缺乏了制度自信,组织领导民众的能力在弱化。集体经济上,除卖地村外大部分形成空壳村。党建引领,促进农业发展、保全农民利益、推进农村进步的举措乏力,建议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农村进行调研,反思这一现状,寻找好模式,制定好办法,推动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城乡差别继续加大,农民就业增收困难的问题,仍没有根本改变。光棍多,成家难,就业难,增收难,创业难,养老难,现代贫穷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深思……
六是城中村的改造,只是进行了建筑上的改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还未能综合施策,他们在吃祖业、活祖宗,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离真正融入城市各阶层还有时间距离。
七是改革开放前,太原约300万人,200多万市民、约100万农民,城镇化率接近70%,现在太原在中部五省的综合实力如何?在全国如何?我们应深思……
八是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62元,增速8%,269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7元,增速9%,1517元,今年工作报告要在此基础上实现2020年增收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725.53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71.505元。疫情之下是否有困难?
九是在经济发展上,一直讲做大做强,招大商,联国企,但缺少本土企业的发展和长期的坚守,大部分人难以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难从根本上补齐我们的发展短板。地摊经济也会培塑出商家、老板和企业家,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百姓微就业的需求。我们原北郊区以及区划初期的尖草坪区,并不是靠国有大中型企业纳税支撑,而是由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个体经济的发展支撑财政和百姓的收入。我们有争先争上的辉煌过去,也曾有万亩巨峰葡萄富裕城郊农民的富民产业,但画饼充饥的发展,梗阻了转型的脉络。近几年着力“三区”战略,转型步入上道,我相信有坚强的区委、区政府,未来草坪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