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貌
在山西阳泉这个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一家利用城乡废弃物开发和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产品的“小作坊”,在短短几年间依靠资本与高新科技结合的魔力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一家集生物有机复合肥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指导服务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生物肥料行业龙头。
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在昌鑫公司生物有机复合肥研发生产基地的原材料初级发酵车间,记者看到,公司所选用的原材料十分广泛,包括农作物秸秆、风化煤、煤矸石、畜禽粪便、酒糟等废弃物。
“这些东西全部是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垃圾,采用生物发酵处理的生产过程中,不但不产生任何‘三废’污染,还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全部变成提升我国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生物肥料。”公司董事长陈冬至介绍,“昌鑫公司的核心技术成果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昌鑫复合共生智能菌群技术,这一技术的重大突破,解决了土壤中各种有益菌不能共生共存的科学难题。”
公司成立的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是目前国内外集微生物产业研究、培训、咨询和规划为一体的专业研究机构。聘请中科院院士陈文新为首的专家团队为技术指导,研究院成员还有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的博士生2名、硕士生30多名,研究院成为引领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
历尽艰辛实现成功转型
在做生物肥料前,公司董事长陈冬至的集团公司拥有三个混凝土搅拌公司、一个房地产公司、一个物流公司、一个贸易公司和一个百货商场。
“其实不做昌鑫生物有机复合肥这个项目,我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但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生活十分艰苦,深知农民的艰辛与不易。”陈冬至说。
2004年,陈冬至琢磨着要实现一次企业转型。经过多方考察与反复比较,觉得生物肥料比较合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生物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经朋友介绍,陈冬至认识了掌握尖端生物肥料技术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学家陈文新教授及高淑英、靳庆生、郭好礼、梁绍芬等微生物专家。
“当时他们的科研团队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做了试验,我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看了施用这种生物肥料的庄稼,发现长势非常好,决定寻求和他们合作。”陈冬至回忆说。
但让陈冬至没想到的是,除他以外的所有公司高管都不同意转型做这种生物肥料。他们认为,在阳泉这种只要挖煤就能赚大钱的地方,当然该做开煤矿的生意。陈冬至说:“以我当时的条件,做煤矿生意肯定没问题,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而且那几年开煤矿是非常赚钱的。”
身边所有人都认为陈冬至不当煤老板是犯傻,他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
但陈冬至还是坚持要做生物有机复合肥项目,果断把当时效益可观的房地产公司卖掉,于2006年1月建成了年产2000吨的中试厂,并把所有的肥料产品送给试验点的农民无偿使用。
为稳妥起见,公司还组织农技人员先后在全国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在小麦、水稻、玉米以及蔬菜瓜果等多种农作物上进行试验示范,累计试验面积达6000多亩,投入上亿元在不同农作物种类上验证这种新型肥料的效果。
2008年,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没有预想到的困难却接踵而至。
“先是项目选址难以落实,因为当地的主管部门不看好新兴的生物肥料项目。好不容易在比较偏僻的郊区获批土地建好了厂房,可订购的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核心设备如低温烘干机、大颗粒破碎机、细菌罐等却都不能用。因为过去只是小规模试验,所用设备和大规模生产的设备有差别。后又经过半年多与设备厂家共同研究合作,终于安装好了耗资1.3亿元的生产线。结果一调试,发现其中价值8000多万元的设备基本用不成,又让工人们把刚安装好的设备拆除……”想起那段经历,陈冬至感慨万千。
2011年8月,历尽周折的昌鑫公司年产40万吨的固体生物有机复合肥生产线终于正式投产。“我还记得,第一车肥料出厂时走的是厂区正门,公司所有高管列队相送,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回忆创业时的艰辛,陈冬至说。
产品效果深受农户好评
历经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生物有机复合肥能否获得市场认可,需要作为终端用户的农民朋友来评判。
有20多年草莓种植历史的安徽省长丰县,是全国十大草莓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长期重茬连作,大棚草莓苗期的青枯病、枯黄萎病,盖棚膜后的白粉病、灰霉病等接连发生,成为当地草莓种植户的一块心病。
新疆伊犁市察县新天地泽农景观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学云选用昌鑫生物有机复合肥纯属偶然。
王学云在当地承包了10000亩土地种苗木,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不适宜苗木生长,每年种苗木都有空档期;去年的苗木空档期,王学云种了7000亩地的玉米。以前她从没种过玉米,有位朋友介绍了昌鑫生物有机复合肥,她就买了,没想到效果非常好。
“就拿我其中一块480亩的连片地来说,我后来问过以前在这块地上种玉米的农户,亩产量一般在550公斤左右。没想到其他管理措施没变,就用了昌鑫生物有机复合肥,玉米长得茎壮叶绿,穗大、籽粒饱满,亩均产量居然增加到720斤。”王学云在电话中喜出望外地对记者说。
“还有个巧事。有一袋昌鑫的‘根能力’肥袋子破了,撒了一些出来,刚好我姐姐种花要点肥料,我就给她拿了一些。”王学云说,“结果,她种的三角梅、紫罗兰、一品红等长得好极了,销售十分火爆。”
“最近,伊犁酒厂都听说了我的庄稼长得好,要和我签订单大面积种高粱。”王学云说,“经过亲身实践,我体会到了昌鑫生物有机复合肥的效果,所以现在我不但是铁杆用户,也成了他们在伊犁地区的总代理,帮助更多的农民增产增收。”
在很多省份,昌鑫生物有机复合肥都是这样通过农民亲身经历、口口相传获得了认可。这也得益于昌鑫公司独特的“一村一点”销售模式。
所谓“一村一点”,即在农业发达的地区选择重点村,在每个重点村确定一位农资经营者作为公司驻村代表,经过培训后负责产品在该村的销售推广和技术服务。
“在开始阶段,由于大多数农民不了解昌鑫生物有机复合肥,所以要手把手地教他们用哪种产品,用多少量,否则用少了或者用多了、没用在正确的时间节点,好产品也发挥不了积极作用。”陈冬至说。该模式能把厂家和农户直接对接,增加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减少中间环节和费用,降低了农户的购买成本。
陈冬至表示,随着“一村一点”模式的成功,下一步将在土地流转好且大田、经济作物集中连片的地区选点,以选点为中心,以大客户带动辐射半径20~30公里范围的种植户。借鉴苏宁电器连锁店的模式,统一标识建立昌鑫生物农资直营店,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打造200~300家直营店,到2020年在全国建立1000家直营店。
在昌鑫公司采访时,遇到了不少从新疆、河北等地慕名而来的客户,公司总经理高玉锁说,这样的客户几乎每天都有。
如今,新疆的蔬菜、山东苍山的大蒜、河南安阳的小麦、山西运城的苹果、河北赵县的麻山药、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土豆……都用上了昌鑫生物有机复合肥。
先进理念打造优秀团队
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理念,优秀的理念塑造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成就优秀的企业。
行走在昌鑫公司厂区,厂房外墙上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干部师表化、企业学校化、家庭企业化、管理军事化”,这是昌鑫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前面两条容易理解,后面两条独具特色。
陈冬至这样解释“家庭企业化”:“我们要把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到每个员工家庭,得到家庭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当然,相对应的,公司也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把各个方面都做到位,让员工家属感到公司的温暖。”
至于“管理军事化”,陈冬至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一定要按照严格的制度组织生产,要保证员工在此过程中步调一致,军事化的管理有助于实现这一点。比如我们的所有员工每天都要定时出操、喊口号、饭前要唱歌,宿舍要保持干净整洁,被子要叠成‘豆腐块’等,就是帮助大家树立‘心往一起聚、劲儿往一处使’的信念,在工作岗位上每天都有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对于一个企业经营者,不断学习非常重要。”陈冬至说,“我之所以能够从建筑业转型到过去不了解的生物肥料产业,就是得益于经常学习,不学习肯定就要落后。现在做实业真的很难,一旦决策错误,再大的企业随时都会面临倒闭的危险。”
从2012年开始,公司每年都要投入300万元,按照公司研究决定的课程从清华大学请相应的专家教授给员工讲课,每个月2天,内容涉及国家经济形势、国学、营销策略、伦理道德等,从未间断。
在昌鑫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所有员工人人平等是一项重要内容。昌鑫公司编写了长达50万字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汇编》,涵盖了全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公司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规可依。建立了覆盖全员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一个优秀的企业团队,才能保障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